他为何栽倒在59岁
编者按:
涪陵区商委原副主任刘西尧之所以栽倒在59岁,除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最后捞一把”等“59岁现象”主体的共同心态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法纪观念十分淡漠,正如他在《悔罪书》中所反省的那样,“是罪而不以为罪”、“有罪而不认为是罪”,到锒铛入狱时才大梦初醒,可惜为时已晚。为了从刘西尧一案中吸取教训,本刊特别编发这篇分析报道和刘西尧的《悔罪书》,希望能起到警示作用。
他是一个有3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也是个有40年工龄的处级干部。
40年来,他一直勤勉地工作,不渎职、不失职,但是临近退休,他却栽倒在59岁那一年。
2010年7月10日,59岁的涪陵区商委原副主任刘西尧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追缴违法所得赃款13.2万元。
一句话换来一万元
1950年出生的刘西尧,当过知青、工人,1973年成为原涪陵地区财办干部,先后任副科长、科长。2000年,50岁的刘西尧担任涪陵区商业委员会副主任。此时的刘西尧感到,虽然距离退休还有十年,但进一步升迁的希望已经不大了。
随着退休期限的不断临近,刘西尧原本平静的心态也被打乱。
2003年冬,涪陵易家坝广场。尽管寒气逼人,但是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涪陵区商委正组织经营加油站、液化气业务的销售商,在此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
刘西尧作为区商委领导出席该活动。在时任涪陵成品油协会副会长、长江加油站老板李某的陪同下,刘西尧走到中石油涪陵分公司宣传台前,看见播放宣传节目的电视机效果比较好。
“这个电视机效果可以,我家那台电视机旧了,干脆我去换一台这样的电视机。”刘西尧“随便”说出的这句话,被李某记在心里。
午餐后,李某将一个装有一万元的信封,塞进刘西尧的口袋,说:“这点钱,你拿去换个好点的电视机。”
“这怎么能行……”刘西尧推辞说。
“我们加油站在原址改造过程中,你帮我们争取到了批文,这只是一点心意。”李某说。
刘西尧转念一想:自己做了大半辈子清官,没捞过什么好处。如今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权力即将离自己远去,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半推半就中,刘西尧最后收下了信封。收钱之后,刘西尧惶恐了好几天。惶恐之中,他也感受到了一股权力带来的快感:一句话就换来一万元!
贪欲的阀门,就这样被打开。
“末日权力”让他疯狂敛财
此刻的刘西尧,并没有意识到收“信封”是一种犯罪,相反,他视之为对他前半生清廉从政的“补偿”。
2004年初的一天,南沱液化气站负责人张某请刘西尧吃晚饭后,开车送刘西尧回家。临分手时,张某将一个装有5000元的信封递给刘西尧,说:“刘主任,我那个充装站以后还得靠你多多关照,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支持是应该的,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好,这样对你、对我们商委都有好处。”刘西尧边说着套话,边接过信封。
张某的充装站后来出现一些违规问题,在刘西尧的关照下,主管部门并没有严厉处罚他。
2004年春节前,某公司负责人杨某想搞一个液化石油气仓库,便约刘西尧喝茶。
在涪陵饭店公交车站旁,刘西尧收下了杨某的5000元“劳务费”。
…………
刘西尧,已变成一个“惯贪”。凡是需要审批加油站的人,也总是见缝插针找上刘西尧的家门。
2004年,任某投资四五百万元,在涪陵成立大为能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甲醇燃料。
由于没有收到好处费,主管业务的刘西尧认为甲醇燃料属于特殊危化品,一直不给大为能源公司办理生产许可手续。没有生产许可手续,公司不能投产,眼看四五百万元就要打水漂,任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一天,任某来到刘西尧的办公室,将事先准备好的5000元钱递给他。几天后,一张危险化学品销售许可证就到了任某的桌上。
2004年,涪陵区巨同商贸有限公司想在高山湾修建加油站,可递交申请材料后,却迟迟不见回音。
该公司经理夏祥权(已另案处理)急了。这个夏祥权可不简单,是时任涪陵区建委规划处处长夏祥文(已另案处理)的哥哥。而巨同商贸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便是夏祥文。
夏祥权请出刘西尧,酒足饭饱之后,他“打的”送刘西尧回家。车上,夏祥权从包中拿出一个信封,递给刘西尧说:“刘主任,你尽早把加油站定点的事定下来,这是一点心意。”
刘西尧假装推辞了一下,就收下了,回家打开一看是一万元。
2005年10月份,由于高山湾加油站与附近加油站的间距不符合标准,被勒令停工。
夏祥权再次请出刘西尧,把他接到高山湾加油站施工现场。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刘西尧当场便表态:“可以复工修建。”
随后,夏祥权又送上一万元,刘西尧欣然笑纳。为建这个加油站,夏祥权前后三次送给刘西尧25000元。
此后,刘西尧继续挥舞着签字笔,胡乱给各个加油站项目发证。涪陵城区内一段两公里道路旁,竟然建起十座加油站,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
退休前锒铛入狱
2009年11月,涪陵街头像往常一样平静,城区的司机们也一如既往地享受着密集加油站带来的“便利”。
此时的涪陵,区内竟有加油站117座,为全国所罕见,比周边区县多出几倍。
11月19日,中央电视台对涪陵违规修建加油站进行曝光,称涪陵是“国内最密集加油站区域”。
这条新闻在涪陵引起轩然大波。
2009年12月1日,涪陵区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对刘西尧立案侦查。这一天,刘西尧刚度过59岁生日十天。
“正是我的私欲恶性膨胀,才导致我不知不觉走上犯罪道路。”刘西尧声泪俱下地说。迟来的忏悔,并不能挽救他身陷囹圄的命运。
刘西尧受贿案是典型的“59岁现象”。谈起此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潘金贵认为,“59岁”现象出现在刘西尧身上,并非偶然。在早期的工作中,刘西尧尚能正确处理权力与金钱的关系,但临近退休,权力即将“到期”,刘西尧的权力观和金钱观开始扭曲:“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最后捞一把”成了他的主流观念,权力寻租的闸门由此打开。同时,越是临近退休,侥幸心理也越是严重,刘西尧就认为只要能“平安着陆”,一切就可万事大吉,于是不惜将权力用尽,上演最后的疯狂。
刘西尧一案再次警醒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有效的职务犯罪发现、查处和预防机制,不管是什么年龄阶段、不管是什么心态,只要发生职务犯罪行为,都能尽快被发现、查处;另一方面,越是临近退休,越要加强廉政教育,因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刘西尧的《悔罪书》清晰地表明,尽管他走上领导岗位多年,但他的法纪观念十分淡漠,“是罪而不以为罪”、“有罪而不认为是罪”,这样的反思实在让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