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流行语”说明了什么
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一些流传广、使用频繁的语言,形成了“抗震救灾”流行语。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的努力”,这是总理的声音,从中我们可以听到党和国家抗震救灾中坚持生命至上的理念。
“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这是总书记的声音,从中我们可以听到党和政府对灾区群众的关心和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的责任感。
“不抛弃,不放弃”。地震发生后,每天在电视直播节目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一个参与救援者和等待救援者的心里,还有无数在心中默默祈祷的中国人心里,都念叨了无数次“不抛弃,不放弃”。也正是因为有了对生命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我们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废墟中被埋70多个小时的女孩刘乐会获救了;被埋120个小时的蒋雨航活下来了;被困200多个小时的女工,也坚强地存活了下来……
“四川加油!中国加油!”、“中国挺住!”就是这样亿万国人同声呐喊的一句话,让我们找到了中国人空前团结的答案。当“四川加油,中国加油!”成为亿万中国人共同呐喊的声音,人们的爱国热情就空前高涨,人们的心就分外的凝聚。
“我们都是汶川人”。这句流行语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发出的呼唤。在无情的灾难面前,一个人、一个家或许很无助,但是一个国家的力量却无比强大。当国家领导人发出“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的命令时,当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助,洪流般涌向四川、涌向灾区时……我们才深深地体会到国家的强大,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国家的强大,其实就来自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
“第一时间”。这句流行语告诉全世界中国抗震救灾的高效。大地震发生后,胡总书记“第一时间”召开会议部署救灾决策;温总理“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在前沿指挥;新闻机构“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救援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医疗人员“第一时间”集结并投入救灾;社会各界“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捐款捐物,献血支援,等等。一时间,我们听到了太多、太多的“第一时间”, “第一时间”成为最有力的动员令,“第一时间”成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第一时间”成为这次抗震效率的真正体现。
“抗震救灾流行语”说明了什么?它说明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的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团结互助、大爱无疆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