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文化>详细内容

廉政文化

让“送温暖”常态化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09-01-05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据报载,吉林省抚松县松江河林业局500多名职工在政府的帮扶之下,在严冬来临之前的11月初就告别了简易的棚户,住进了温暖的新居,成为该省抓民生、“送温暖”活动的一个典型。 
   当前,各地都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送温暖”活动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结合群众的需求,实实在在地办群众最需要办的事,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具体行动,值得称道。 
  但是,我们回顾过去一些地方的“送温暖”活动,发现有一些是在形式上做文章,如平时很少登贫困群众的家门,一到春节前夕,便走马灯似地登门慰问,所送的“温暖”也大多是一些可有可无的生活物资与日常用品。面对这样的“送温暖”活动,群众表面上连连感谢,心里却不见得满意。 
   对困难群众伸出关爱之手,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不是例行公事,更不能流于形式。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要真正理解“送温暖”活动的意义,让“送温暖”常态化,将“年终关怀”变为“终年关怀”,通过有效措施把“送温暖”活动推向深入。 
   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明确“送温暖”活动的目标宗旨。把“送温暖”活动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并坚持从大处着眼,长远着手,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力争让困难群众早受益,而不是“马后炮”、“过时雨”。 
   其次,要从实际需要出发,丰富“送温暖”活动的内容。从过去单一的、临时的、应急救助型的帮扶观念中解放出来,多在日常工作上做文章,特别在劳动就业、社会福利、安居工程、民计民生、便民惠民等方面多办一些实事,真正让困难群众得到好处和实惠。 
  最后,要建立规范、长效的工作运行机制。通过开展经常性、多种形式、不同内容的帮扶救助活动,如经常性地开展科普知识教育,提供文化卫生服务、法律援助等,使“送温暖”工作实现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并能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常态。    

责任编辑:余良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