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文化>详细内容

廉政文化

网友为啥热议山西“整肃风暴”?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09-19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最近一段时间,山西省整肃工作纪律、狠刹不良风气的专项行动引发了热议。广大网友一致认为“整肃风暴”给各级公职人员敲响了警钟,应在强化教育和自律的同时,通过群众监督和严格问责使“整肃风暴”常态化,更应追根溯源到“整肃风暴”背后这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并将其一一解决。

  “整肃风暴”是一剂“清醒剂”

  9月13日,山西省各大媒体报道了省纪委全省整肃工作纪律狠刹不良风气的15个典型案件等消息。15日,又报道了太原市4名违纪机关干部被处理等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在机关干部中引起震动。网友称:个别干部认为,仅仅因为上班时间洗个澡、捏个脚便把干部免了职,处理是不是太重了?是不是有点小题大作?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面对“整肃风暴”,我们个别干部不以为然的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干部作风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和重视。

  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呢? 网友认为,这和一些地方在抓干部作风中 “高压线”变成了“弹簧线”有关。这种态度不改变,对端正党风政风、转变干部作风是十分有害的。网友在贴文中引用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的话说,目前山西全省干部队伍整体上是好的,但是在作风上还存在问题,特别是“闲话风、吃喝风、玩乐风”在少数干部中还比较突出。如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有的喜欢应酬吃喝,拉拉扯扯,沉湎于低级趣味,这些现象尽管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在社会上却造成了恶劣影响。

  网友建言:要改变这种不以为然的态度,一方面要真正转变涣散的干部作风,纪检监察机关要创新工作方式,在监督上下真工夫,在追究责任上动真格,才会起到震慑和促进作用,才有助于推动干部作风不断好转。另一方面应该用制度加大管理、监管和责任追究力度。一经发现问题,对当事人决不姑息迁就,严肃处理,不走过场,不图形式,动真格的。关键是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带头抓。网友引用袁纯清书记的话说:“‘一把手’不抓队伍不抓作风,就是不称职,就是软弱无力,就是旗帜不鲜明。”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作风建设总负责,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又要敢抓敢管、令行禁止,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促进抓作风建设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性。

  广大网友一致认为“整肃风暴”给各级公职人员敲响了警钟,是一剂凝神醒脑的“清醒剂”。奉劝那些抱有不以为然态度的干部们,赶快清醒吧。

  “整肃风暴”应化为常态机制

  网友认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一直是党和政府自身建设的重心之一。从新闻发布会公布的典型案件和处理结果来看,山西省纪委开展的这次专项行动力度是非常大的,绝非高抬轻放式的政治作秀,这一点值得欣喜。但欣喜之余,一些网友又有些担忧,这种以专项行动为载体的作风建设是否能产生持久的效果?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时时抓,处处抓。“运动式”作风建设是要不得的,这种方式管得了一时却管不了长久。“整肃风暴”这个称谓其实是一种误读,想必省纪委对本次专项行动的定位也并非“风暴”,因为再猛烈的风暴也会有结束的时候,待到雨过天晴,恐怕又会涛声依旧。这也是很多地方搞作风建设很容易限入的误区,山西省这次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也要力戒这一点。

  如何力戒? 网友认为,这就需要通过制度建设让“整肃风暴”转化为常态机制。具体而言,作风建设不能仅靠纪检部门的明察暗访,毕竟明察暗访不可能时时察、处处访,很容易被有意规避。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些机关干部违反纪律、破坏作风的行为可以逃过纪检部门的明察暗访,但绝逃不过群众的眼睛。如果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建立起来,将机关干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恐怕他们就不敢在工作时间泡在茶社、洗浴中心和歌厅了。

  一些网友认为,群众监督只是发现违法乱纪的手段,作风建设能否落到实处,关键看有没有严格的问责和惩处。高抬轻放式的处理不仅失去了惩罚的威慑力,也会让群众寒心,影响群众监督效果的发挥。要保证问责和惩处的严格落实,还是要利用外在的监督,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公布处理结论。这一点山西省这次专项行动就做得很好,不仅公开了处理的人数,而且公开了15起典型案件的当事人。当然,如果能将所有的涉案当事人和处理结论全部公开,效果想必会更好。总之,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关系到干群关系的和谐,更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山西省开展的这次专项行动理论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关键看能否让“风暴”常态化,持久地刮下去。

  “整肃风暴”更应追根溯源

  网友指出:在山西省纪委公布并已处理的15起典型案件中,明确提到上班时间驾驶公车到休闲娱乐场所进行消费的就有6起。那其余的呢?是否存在这种可能:即案件当事人由司机或下属驾驶公车接送至休闲娱乐场所,因而未能当场查获?还有,案件当事人是否存在公款消费甚至公款赌博的问题?是否存在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的问题?个中详情,不可不察。针对这些情况,政府应拿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化管理”,管好、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

  网友指出:这15起典型案件都发生在工作日的下午,这固然与检查时间及人们的工作、生活习惯相关,但是否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工作流程和工作效能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难道这些单位的领导和员工仅用半天时间就能完成一天的工作?抑或根本就无所事事,还不如干脆到休闲娱乐场所打发光阴?个中详情,亦不可不察!如能从中找到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能的办法,则善莫大焉!

  网友热议的话题还有整肃行动中被处理的国家公职人员的出路问题。被撤职的还能复出吗?如能复出还需公示吗?面对这些疑问,政府应迅速建立、完善相关奖惩程序和细则,使被处理的国家公职人员受罚有据、改过有凭,乃至复出有望!网友认为只有追根溯源到“整肃风暴”背后这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并将其一一解决,政府和纳税人才能够放心地叫好!    

责任编辑:余良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