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文化>详细内容

廉政文化

自查没问题≠没问题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9-01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通常,在各种正式检查之前,有时会让各单位和个人进行自查自纠,为了鼓励自查自纠,往往还加上“自查自纠从宽,被查被纠从严”之类。但是,从自查自纠的结果来看,有问题并能主动自查自纠的单位和个人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是用思想重视不够,组织学习不够等等进行敷衍。

  自查没问题难道就真的没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比如,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要求领导干部对照《廉政准则》“52个不准”进行自查自纠,一个县(区)、市少则几百、多则大几千个领导干部,自查自纠能不发现问题?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清理,一个县(区)、市几百部、几千部的公车在自查中能不发现超编、超标、公车私用现象?于是,不出现一种怪现象:一边是自查没问题,一边是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案件时有发生,而且屡禁不止。所以,自查没有问题不等于就没有问题。

  事实上,有问题不自查不自纠这才是最大的问题。自查了,也纠正了,问题就解决了。存在自查而不自纠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怕被查处,思想有顾虑;二是抱侥幸心理,认为被查处的机率不大;三是怕失去既得利益,不愿纠正。

  第一种情况,说明党政纪和法规对他们已产生威慑力,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他们放下包袱,消除顾虑,主动自查自纠,或者即使不敢上报问题,也会在私下自查自纠,消除不良后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对待第二种、第三种情况,首先也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他们知纪知规,明白违纪违规的后果。其次,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于不认真自查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查、细查、深查,一旦查出问题,则从严处理。要提高对腐败问题的查处率,提高腐败成本,使人不敢腐败,从而消除一些人的侥幸心理。第三,要走群众路线,发动群众监督、举报,充分依靠群众反腐败,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总之,要通过有效工作,营造一种氛围,不能让主动自查自纠者吃亏,不能让隐瞒问题不自查自纠者得利。    

责任编辑:余良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