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文化>详细内容

廉政文化

“摘点蚱蜢脚”当休矣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5-23 19:28:29 浏览次数: 【字体:

曾海明

蚱蜢脚上刮肉,蚂蚁嘴里抠食,看上去贪吃有限,却是不折不扣的腐败,危害不容小觑

  赣西某地有句俚语,叫做“摘点蚱蜢脚”,意思就是利用职务之便捞点小钱。比如,我为单位外出采购,买你的东西,你就得给我点回扣,如果你不主动给,那我就会不客气地索要。

  笔者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某人在一个机关单位里负责后勤采购,每次都事先和卖主讲好实际交易价格和虚假交易价格,日常由卖主送货,现金一周一结,结算一次他就“摘点蚱蜢脚”、要点回扣,每次获利不多,但一年下来,他竟然从中捞到两万多元的“油水”,“蚱蜢脚”也变成了“肥猪脚”。

  蚱蜢脚上刮肉,蚂蚁嘴里抠食,看上去贪吃有限,却是不折不扣的腐败,日积月累,可能导致“小官巨腐”;若任由这种不良现象蔓延,则可能败坏一个地方或部门的党风、政风乃至社会风气,危害不容小觑。

  “摘点蚱蜢脚”的行为破坏公序良俗,带坏社会风气。有商贩遭遇这样的事情,心理就不平衡:凭什么你不劳而获,而我就要损失利润?有些人就起了歪心思,讲好10元一斤的猪肉,我给你便宜一点的次品肉;卖给你的文具纸张,也以次充好、以劣充优。这样一来,双方都不讲诚信,都搞歪门邪道。

  损公肥私的行为,侵害了集体利益。只要有人经常搞“摘点蚱蜢脚”那一套,单位食堂里的蔬菜和肉类就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办公用品也可能时常出点小毛病,总不让人省心。如果对“摘点蚱蜢脚”的人和事不管不顾,那么占公家便宜的现象就可能愈演愈烈,导致不正之风越来越严重。

  把“摘点蚱蜢脚”当作发家致富门路的人,无异于蛀虫,他们丢掉了人格,忘掉了规矩,对党纪国法毫无畏惧之心,总有一天要栽跟头。而群众谈论到“摘点蚱蜢脚”的人,也总会反问:“公家怎么会用这样的人?”可见,类似“摘点蚱蜢脚”的行为,害人害己害单位。对这样的腐败现象,相关部门一定要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正人心、正风气。

 

责任编辑:余良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