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亚文化”是一种精神毒瘤
日前,《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腐败亚文化”就在身边》一文,报道了一些地方群众办事难,托关系、送礼成风问题。文章称,在“腐败亚文化”流毒的影响下,似乎求医、求学、求职都得“求人”,办企业、上项目、买房子都需要“找关系”“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有关系走遍天下,没关系寸步难行”......这样的潜规则,看起来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
“腐败亚文化”称为“文化”,那么这种文化思想就会直接或者间接的表现在我们的行为上,比如“找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之类的潜规则,就是“腐败亚文化”最现实的写照。“腐败亚文化”是一种病态文化,是一种畸形和扭曲的判断和认识。在这种文化熏陶下的人们,缺乏规矩意识,将潜规则奉为行为准则,没有是非只有利害,如同“精神雾霾”,不及时祛除,贻害无穷。
每一次媒体曝光官员落马,民众都会义愤填膺地冲上去,对贪官进行鞭尸。在贪官面前,民众带着一种天然的道德优越感,尽情的宣泄着对贪腐的不满和鄙视。可是,一抽身回到现实,那些在网上骂腐败的人,有几个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就从来没有做过腐败之事呢?正如《“腐败亚文化”就在身边》一文所说的,受“腐败亚文化”流毒的影响,“找关系”“走后门”“递条子”等潜规则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看起来无影无踪,但却又无处不在。“腐败亚文化”就是一种精神毒瘤。
我们在批判腐败时,不要一边恨贪官,又一边羡慕贪官;当我们在骂特权时,不要一边骂特权又一边羡慕特权。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去一线惩贪治腐,但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拒绝潜规则,拒绝拼关系,自觉脱离“腐败亚文化”,这其实也是另一种层面的“反腐败”。(定南县纪委 郑澍雨)
责任编辑:余良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