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学校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综述
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的重要决策,是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交易行为和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学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大宣传教育、全面排查分析、强化公开监督、完善制度程序、严查腐败案件,使专项治理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大宣传、注重教育,廉洁从政意识得到了提升
在专项治理工作中,学校始终把加强廉政宣传教育作为工作基础,努力营造学廉崇廉敬廉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提升了工程建设领域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廉洁从政意识。通过定期召开处务学习会,专题报告会、观看廉政教育片、岗位教育、谈话教育、廉政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等,抓好日常教育,使廉洁从政教育常规化、制度化;通过组织到豫章监狱进行现场警示教育,到法院旁听案件审理,邀请检察院、法院领导等来校做警示教育报告,强化警示教育,做到预防在先、防微杜渐、警钟长鸣;通过学校校园网、广播、校报、“纪检监察工作简报”等宣传媒介广泛开展学校2010年评选表彰的勤廉兼优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的宣传活动,抓好先进典型教育,感召和激励教职员工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全面排查、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及时纠正
学校对2007年1月1日以来所有竣工和在建的项目逐一进行了清理,建立了规范的台账。同时对其进行了全面排查,发现存在招标方式和范围不明确,招标工作程序不完善,评标办法过于单一,隐蔽工程签证、工程变更、经济签证不规范,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控制不严格等五大类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相关部门深入分析了原因,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明确了整改时限和整改责任人,提出了制定和完善招投标程序制度,建立多部门对隐蔽工程签证、工程变更、经济签证的现场共同会签监督机制,成立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定牌定价小组等措施,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召开整改情况通报会、“回头看”等方式,及时发现、纠正问题。
强化公开、完善程序,招投标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学校严格按照《校务公开实施办法》,根据校外及校内公开招标的不同,及时在政府指定的媒体及校园网上发布新建工程、维修改造工程、装饰工程、绿化工程、勘察、设计、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的采购等的招标公告15项,载明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以及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等事项,接受公众、用户单位及教职工参与监督。同时通过扩大招投标公告范围、明确招标范围和招标方式、回收招标方式决定权、规范评标主体、严审评标客体、采用下浮让利基准点评标法发包等方式,切实完善了招投标规程,深入推动了招投标信息的公开透明,积极有效地预防了招投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规避招标、虚假招标等情况发生。
突出重点、强化责任,项目实施过程得到了进一步监控
学校成立了由多部门组成的定牌定价工作小组,使建筑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和价格得到了严格控制。对基建工程施工现场经济签证、设计变更、隐蔽工程、建材询价定价、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实行多部门共同参与查验和会签,使基建工程项目的造价、施工现场经济签证、设计变更、隐蔽工程、计量核算等得到了严格控制。同时,学校纪检监察部门突出对基建工程易发多发腐败的环节和部位,如:工程立项、招投标、合同签订及履行、项目管理、工程经济签证、设计变更、建材采购、工程决算、工程款支付等的监督监察,促进被监督者严格遵守制度规范,防止个人或少数人滥用权力、有规不循、有法不依。学校审计处实施工程项目事前审计介入,从施工招标阶段开始就进行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编制工作,有效防控了经济风险。学校计财处加强了对工程预付款、进度款及决算款拨付的审批监督,完善了审批程序并突出了对项目合同及已付款的核算,强化了对工程项目资金的监管。学校后勤处成立了由后勤处及后勤服务集团修缮服务中心相关人员组成的后勤维修任务分配小组,规范10万以下的修缮改造工程任务的下达。通过突出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强化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使学校工程建设项目在规范中廉洁运行。
利剑高悬、重典治腐,违法违纪案件得到了严肃查处
学校在着力排查纠正突出问题的同时,高度重视案件查办工作。一方面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取证工作,坚决配合查处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案件。同时,通过强化信访监督举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与司法部门交流合作等途径积极探索建立基建工程案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通过加强对典型案件的剖析,以案促纠、以案促建,不断完善工程建设领域的规章制度,切实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另外,对基建工程涉案人员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处分决定及学校纪委对案件的剖析与整改材料均在学校副处级以上干部中公告,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意识,促使了各级领导干部以案为鉴,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长效机制建设得到了有效加强
结合学校2010年“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制度建设与改革创新和制度完善年”, 学校纪检监察室作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各职能部门督促和协助制定完善了一批与工程建设领域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涵盖了基建工程招投标、基建工程合同管理、基建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基建工程审计等环节,涉及工程建设材料归档、基建工程责任及责任追究、基建等重点部门干部交流、基建工程承建商信誉预警等各个方面,它们有的填补了制度上的空白,有的细化了原则性的规定,进一步提高了我校工程建设领域制度建设的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从源头上为学校工程建设领域筑起了一面“防火墙”。
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拓展
学校以专项治理工作为契机,不断拓宽专项治理工作,以基建处、后勤处、审计处、计财处、实设处、人事处、组织部等管理学校人、财、物的重要部门为重点,在全校开展了岗位廉政风险排查。通过查找岗位责任、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四类风险,全校机关职能部门确定了52个廉政风险点,同时根据风险发生几率或危害损失程度确定风险等级,制定了59个工作流程,逐步形成了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学校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发生腐败的风险,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涉及到全体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两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领导支持下,在学校各单位的积极参与配合下,学校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总结过去两年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把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工作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狠抓制度建设和任务落实,强化信息公开和监督检查,切实促进工程建设项目高效、安全、廉洁运行,真正巩固和发展专项治理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