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长廊>详细内容

历史长廊

红旗渠的收据与账单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11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张之洞是著名的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又是一位颇富盛名的诗人、作家。他以清流健将、封疆大吏、两朝重臣对晚清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以洋务殿军著称,无论是修铁路、开矿山、办工厂、炼铁矿,都为中国社会留下了宝贵经验和财富。他还善于开眼看世界,是一位有进取意识、开放精神的人。

人们难以忘怀为红旗渠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们,而更值得大家敬佩的是,历时10年、投资几千万元的红旗渠工程,未发生一起贪污或挪用修渠物资事件,没有一个干部失职渎职,连账单都有整有零、清晰可查。
  去过红旗渠纪念馆的,很难不对一口黑色木箱子印象深刻。那是上世纪60年代修渠时的炸药箱,外观平淡无奇,盖子内壁却贴着一张字条,泛黄斑驳的纸页上,“收据”两个字隐约可辨。这是时任红旗渠工程指挥部组织股股长彭士俊,常年驻守工地,衣物无处存放,后来由财务部门作价,买了个废弃的炸药箱。彭士俊怕影响不好,干脆把收据贴在箱子上。
  这张收据条,只是红旗渠账目明晰、制度严密的一个缩影。自1960年2月至1969年7月,红旗渠工程建设总投资6865.64万元,累计消耗钢材123.5吨,水泥6705吨,炸药2740吨,单从这组有整有零的数字,足以想象背后是多么缜密的管理系统。一张开具于1963年4月29日的发货票证显示,当时购买了总价375元的125根钢钎;某集体伙房账目记载,“天1561.5,粮2342.25,款624.50元”,按照这些具体的数字,可轻易算出人均消耗多少。当年修渠物资分类管理,出入有手续,调拨有凭据,月月清点,粮食、资金补助的发放程序也很严格,根据记工表、伙食表、工伤条等单据对照执行,几乎不可能虚报冒领。
  半个世纪前的红旗渠建设者们,像一面镜子,给我们做出了典范。靠制度管理权、物、钱的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了腐败。把纪律作为管党治党的尺子、不可逾越的底线,早在半个世纪前的红旗渠建设中就得到了生动贯彻。(罗辉 双瑞)

南皮人怀念张之洞,不仅仅是因为他为中国近代重工业、教育、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更因为他一生清廉,做官不用门丁,不收门包,窘时“夫人典衣为置酒”,谢世后的葬礼靠朝廷赏银、门人同僚奠仪才得以顺利举行。张之洞儿媳刘文嘉在诗中感叹:“廉吏子孙贫,家风旧如是”。

 

责任编辑:余良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