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长廊>详细内容

历史长廊

前仆后继惩巨贪

来源:中国监察 发布时间:2010-10-14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公元1565年的深秋,通往北京西市的路上,层层重兵守卫着一排排囚车匆匆行去,蜂拥而来的人群持酒狂饮,沿途狂呼,庆贺严嵩之子及其爪牙在西市处斩。这个激动人心的场景,直到百年之后京都人尚记忆犹新。
    一年之后,人们又在江西的一块墓地里发现了一具瘦骨嶙峋的尸首,经认证是严嵩。曾经横行于明代政治舞台握相权达20年之久的头号赃官,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这场中国历史上的最艰难的御史弹劾案,竟前后持续了23年。
    严嵩是历史上的大贪官之一。他以其子严世蕃为主要爪牙,聚恶养奸,培植死党,把持国家要害部门。他亲自安插的干儿子有30余人,居六部的就有10多人:通政司是呈送奏章的中枢,严嵩专门收养了赵文华为义子,让他担任通政司最高长官,所有奏章必先送严嵩,后呈御览;又派死党控制吏部文选和兵部职方二部,文武官员的选用降罢,任意由严嵩圈点。为掌握宫中帝后情报,又收买了一些宫妃、太监和内侍,严家的爪牙遍布朝野,不下千人。
    一个礼部员外郎送他13000金可任吏部主事;赵文华为取得提督肥缺,一次送严府27个美妾和大量珠宝。行贿送礼者天天相望于道,络绎不绝。严嵩荒淫无耻,穷奢极欲。严府雕梁画栋,峻宇高墙,珠宝无数,豪富过帝王;美妻爱妾,成群列居,朝歌夜舞,奢侈胜皇宫。因此,严世蕃夸口说:“朝廷不如我富,朝廷不如我乐。”这“二不如”,构成严嵩腐败的本质特征。他任意掠夺,肆无忌惮。仅在北京地区,就强占田庄150余所,在南京、扬州等地掠夺良田几十顷、地宅数十处,在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一带)的一府四县之田,70%被他霸占,发往边关的军饷一半以上被他克扣,致使敌寇入侵,边关危急,竟无御敌之兵。由于严嵩大肆搜刮,严府金银如山,被抄家时,一次就抄出黄金3万两,白银300余万两,珍珠奇宝价值数百万金,还有象牙床、围金帐等罕世之珍奇。
    对于这样一个位极人臣的巨贪开展的斗争,无疑十分艰巨。
    首弹严嵩是在1541年。这是著名的三人弹劾案。
    当时严嵩经常以写青词来迷惑昏入道门求长生的嘉靖,深得皇帝的赏识,把他连升为吏、礼二部的尚书。但对严嵩的贪赃不法行为,御史杨爵首先察觉,他立即上书嘉靖,弹劾严嵩不顾国家遭遇灾害,肆意粉饰太平,致使灾民得不到赈济,流离失所,怨声载道。并要嘉靖牢记“任奸而孽,倡奸而亡”的历史教训。昏庸的嘉靖竟认为这是诬陷重臣,立即下令将杨爵抓进诏狱,施以酷刑。
    杨爵刚到家,就发生了吏科给事中周怡的弹劾案,他上书朝廷指出,严嵩之辈凭借皇上宠爱,于国家危难之际,“背公营私,弄播威福,市恩酬怨”,如不严惩将成为国患。皇帝看后愤慨异常,即以“谤讪罪”将周怡逮捕廷杖,关进死牢。
    刘魁看到杨、周的举止很受感动,立即让家人买好棺材,继续弹劾。嘉靖看后依然暴怒,把他同杨爵、周怡关在一起,酷刑重罚,数日不供饮食,三人几濒绝境。
    二弹严嵩是在公元1542年,即著名的御史四谏案。
    三人弹劾案未息,四御史弹劾案又起。带头者是南京御史谢瑜。他上书嘉靖,严厉指出,严嵩一伙谋国不忠,“矫饰浮词,欺罔君上”,与郭勋、胡守中、徐瓒可称作当代的四凶。大舜逐四凶而万世称颂,陛下却纵四凶而败国误政。结果,严嵩未除,谢瑜反被以贪赃枉法治罪,终生废弃。
    御史叶经,又继续弹劾严嵩卖官鬻爵,厚颜无耻。弹状已到,严嵩又诬蔑叶经诽谤朝廷,嘉靖即命廷杖叶经80,削为平民。叶经因受重伤,不久惨死家乡。
    御史保维柏继续战斗,他于1545年继承叶、谢遗志,再弹严嵩“奸贪无度,就是当代的李林甫”。并指出,严嵩寻找仙药,迷惑圣上,当杀不赦。嘉靖看罢弹状,在朝上大怒,将他逮捕,下狱后,廷杖80,然后罢官22年。
    刑部徐学诗,又于1550年即在严嵩辅政10年时,继续弹劾他“内结权贵,外比群小”,乃天下第一贪奸。并举出他秘密输运财宝到江南,大车数十,楼船十多艘,水陆载道,骇人听闻。并为谢瑜等鸣冤。嘉靖又将他下了诏狱,削职为民。由于嘉靖的袒护,四御史的斗争也告失败。
    三弹严嵩是在1551年,这是著名的沈练弹劾案。
    职位低下的锦衣卫谏官沈练,又继四御史的遗志弹劾严嵩。他指出,都是由于严嵩的贪婪愚鄙、贪赃军饷,才造成边防废弛,外敌洗劫京师的悲剧国耻。因此,严嵩犯有误国十罪。嘉靖看了沈练的奏章,依然袒护严嵩,斥责沈练诬陷名臣,廷杖80,然后放逐陕北高原去当农夫。
    刚直的沈练受到父老们的深切敬仰,他们让沈练做了乡间教师。沈练在讲堂上扎了3个稻草人,上写李林甫、秦桧和严嵩,整日让大家拿箭射靶,拍手称快。不久此事传到了严嵩耳中,他指使党羽把沈练以勾通妖人、图谋不轨罪于1557年斩杀于宣府市,同时遇难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
    四弹严嵩是在1553年,这即是著名的谏官弹劾案。
    沈练弹劾案失败之后,于1553年刑部员外郎、谏官杨继盛又对严嵩的罪行进行了全面的清算,他把严嵩的罪行归纳十大罪五大奸。已经腐败透顶的嘉靖,不分青红皂白,仍以诬陷忠臣罪,将杨继盛廷杖100,下诏狱重处,两年后,在严嵩纵使下,又将杨继盛斩首于西市。临刑前,这位谏官,身披重枷,肩上骨胛凸出,碎肉片片,胁骨打断数条,青筋暴露,凄惨之状目不忍睹,道旁市民无不感慨痛哭。但他依然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赋诗一首:“浩气幻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为报恩,留作忠魂补。”杨继盛的气概的确千古流芳,被称作明代谏臣第一人。
    严嵩杀了谏臣,也成了明朝历史上的第一丑闻,更加臭名昭著。贵州道试御史为替杨继盛昭雪,又和南京御史赵锦继续弹劾严嵩,二人并且庄严宣誓说:“为除国奸,虽死无恨,前赴后继,决不后退。”他俩遭受了同样的命运,都被嘉靖下令拷刑入狱,削职为民。又导致了一起二御史赴难惨案。
    三年后,于1558年,三御史长羽中、吴时来、董传策共同疾呼:不除严贼国无宁日,民无所安。于是严嵩又在嘉靖面前诬蔑三御史,致使他们同日下狱,同遭廷责,并流放烟瘴之地,三御史弹严案,又因嘉靖的偏袒而遭不测。
    五弹严嵩是在1562年。这就是名垂青史的邹应龙弹劾案。
    严嵩父子把持朝政20年之后,由于侵吞军响,杀戮抗倭名将,“北虏南倭”的猖獗,已直接危及到了明王朝的存亡。这时的嘉靖从保住自己的皇位着眼,对严嵩父子产生了猜疑。年轻的御史邹应龙,冷静地观察了形势之后,在都察院和其他大臣的支持下,便采取了“击蕃倒嵩”的战术,于是首先弹劾严世蕃“凭借父权,专利无厌”,致使其子严鹄、中书严鸿、仆人严年、幕客罗龙文等党羽百多人,败坏国法,贿赂公行,抑勒侵夺,民怨入骨,而这首恶者应是严嵩。因此,要保住大明江山,必得“斩世蕃,罢严嵩”,除此之外,别无他策。
    这恰中嘉靖的要害,于是当即颁诏将严嵩削职,放逐严世蕃到岭南的雷州。
    但严世蕃并不把嘉靖放在眼里,流放途中他就逃回了故里,同爪牙罗龙文等,勾结江洋大盗横行乡里,私通倭寇阴谋叛乱。御史林润在察访中得到了情报,立即上书朝廷,将严世蕃逮捕入京。1565年,恶贯满盈的严世蕃被斩首西市,京都欢喜若狂;1567年,严嵩也在家乡人民的唾骂声里饿死在墓舍漏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