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这座坐落在西北黄土高原的古老城市,因为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神圣地位被永远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20-08-07
-
欧阳修,字永叔,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为官40多年,位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毕生忠正廉洁、刚直不阿,去世后,被朝廷赐谥号为“文忠”。欧阳修一生著述颇多,他的《文忠集》中致子侄的两封家书亦流传久远。 《诲学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20-07-31
-
在咏物诗中,天地万物,皆有性情,诗人在细致描摹时,更会托物寄怀,抒发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感悟,偶尔读到两首咏物诗,分别是《六月咏蝇》与《观蚁》,放到一起品鉴,再结合诗人生平,觉得意味深长。 《六月咏蝇》的作者是清代张问陶,他与袁枚、赵翼并有文名,曾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20-07-14
-
学者阎若璩比顾炎武小一辈。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受到家庭良好的文化熏陶,祖父和父亲都很有学识,留下不少著作。出乎意外的是他少年时期由于口吃,身体羸弱,脑子也很迟钝,被人瞧不起。尤其是口吃,遭到同龄人的嘲笑,使他的自尊心大受打击。知书识礼的母亲,既没有陪阎若璩掉眼泪,丧失信心,也没...[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20-06-23
-
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厅里,有一件特殊的文物衣裙,总能吸引观众驻足观看。它的上衣为丝绸质地,米黄色底双线蓝格,整体呈小西装式样,款式简洁大方。下装为藏青色毛料制成的两片A字裙,裙摆过膝。整套衣裙与其他革命文物相比,显得色泽鲜艳、漂亮优雅。回顾抗战艰苦岁月,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那几乎...[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20-06-01
-
肖炳实像 肖炳实,又名肖项平,1900年生,江西萍乡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夏至开始在苏联红军参谋部做情报工作,曾任远东情报局副局长。他的主要著作为:1935年在苏联编写的《如何做情报工作》,被译成俄文,作为“红参”内部学习文件,备受赞扬。 肖炳实曾担任多所大学教授,在...[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8-11-26
-
这是清代朝廷要员翁同龢写给故交星台大人的短简: 昨蒙覆示,杯茗之叙,谨改于廿日午初,是日退值,早当拱候也。麋鹿之资,诸务疏陋,未敢具柬,幸鉴之。敬上。 大意是昨天承蒙您回复答应,我们喝茶谈叙之约,时间改于二十日午时初刻(中午十一点过后),这天退朝后,我会提前回家,拱手等...[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8-11-15
-
朱执信像 1906年1月,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等人。 提起《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首译者,人们往往首先会想到教育家陈望道。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理论上和思想上作了积极的准备。...[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8-10-15
-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族世代遵循的道德准则,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量。每一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迹,都离不开家风打下的精神烙印。历史上有这样一对父子,他们以廉慎著称,为后人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政治军事斗争激烈,乱世中人心叵测,曹魏大臣胡质却“沉实内察”,甚得时...[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8-09-13
-
在江苏省涟水县五岛公园南岛涟漪湖畔,有一座卓然耸立的画亭,亭前是一口砚形池塘,曾是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挥洒丹青、洗涤残墨之处。 米芾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在诗、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鲜为人知的是,米芾还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清官。绍圣四年(1097年),米芾出任涟水...[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8-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