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况古之人,不以富贵利达为心也,其所以从仕者,宜假此以行道也,道不行而富贵利达者,古人以为耻,而不以为荣。 元﹒张养浩《权力忠告》 古代的圣贤,不以富贵荣华为追求目标。他们之所以做官,目的是通过做官来推行道义。不推行道义而只想获取富贵荣华的人,古人认为是可耻的,并不认为有什么...[廉政文化] 发表时间:2010-11-08
-
居官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为主。 (清·刚毅《居官镜》) 为官之人应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个字为宗旨。 【解读】忠、敬、诚、直、勤、慎、廉、明,皆是为官之德。为官者如能做到这八个字,“则人必畏而爱之,则而象之”(人人都会敬畏而爱戴他.并以他为榜样)。[廉政文化] 发表时间:2010-11-03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后晋刘煦《旧唐书·列传·魏征》 要想使树木长得高大,必须牢固培植它的根部;要想使水流得长远,就要疏通它的源泉。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不断施行仁德。 【解读】德政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 发表时间:2010-11-03
-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清·黄宗羲《原臣》 我出仕做官,是为了给天下老百姓做事谋利,而不是为了给帝王做仆从;我所做的事是为亿万民众的公利,并非只为一家一姓的私利。国家的太平与否,不在于皇帝一家一...[廉政文化] 发表时间:2010-11-03
-
修之于身,其得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春秋《老子·五十四章》 把这个原则修炼贯彻到自身,他的德行就纯真;把这个原则修炼贯彻到一家,他的德行就富余;把这个原则修炼贯彻到一乡,他的德行就宽广;把这个原则修炼贯彻到一国,...[廉政文化] 发表时间:2010-11-03
-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战国《庄子·缮性》 不为荣华富贵而心满意足,自纵心志;不为穷困窘迫而随波逐流,趋附世俗。 【解读】在中国历史上,庄子第一个揭露了人为物役的异化现象,认为世人追逐物质利益和官位权贵是“危身弃生以殉物”,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因此,庄子强烈地反对物质...[廉政文化] 发表时间:2010-11-03
-
行贿已被很多人视为一种风险最小、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达到目的的手段。2004年中组部通报的四起“卖官”案之一的李铁成案中,靖宇县所有单位都曾向李铁成行贿,全县科级干部除李铁成妻子外,几乎无一人不向他行贿。李铁成在悔过书中说:“这钱是送给县委书记的,不是送给李铁成的,换成了孙铁成,...[廉政文化] 发表时间:2010-11-03
-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明确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未来五年经...[廉政文化] 发表时间:2010-10-28
-
众所周知,腐败的特质是权力腐败,即国家公职人员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在中国社会全面转型的历史过程中,这种普遍性或者说共性的腐败特质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或个性。我国反腐败的实践反复证明,权力在一些腐败分子手里往往被演绎得出神入化,权力的运行被扭曲得如同迷宫一般令人晕头转...[廉政文化] 发表时间:2010-10-28
-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战国《荀子·大略》 不使民众富裕就无法调养百姓的感情,不对百姓教化就无法改造整饬民众的本性。 〖解读〗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他主张通过教化来改造人的本性之恶。我们且不论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荀子主张通过教化来改造人“恶”的一面,...[廉政文化] 发表时间:201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