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前期有位才华不让韩、柳的散文家王禹偁。他出身进士,因文章写得漂亮,深得太宗、真宗赏识,被提拔到皇帝身边做了“知制诰”,相当于秘书,替皇上起草文书。 不过王禹偁在朝臣中却有点不受待见,这多半因为他脾气耿直,又有点恃才傲物的缘故。例如他曾上书言事,认为太宗在位的二十年里,科举考...[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2-04-01
-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说他“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这评价自然是很有些夸张了。苏东坡还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其他暂且不表,单说这“忠犯人主之怒”,于韩愈确实不为过。 韩愈曾与柳宗元、刘禹锡同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贞元十...[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2-03-27
-
张镇周,隋唐时舒州同安郡(今安徽省潜山县)人,他本是隋朝的功臣,以功授为金紫光禄大夫,但他没有死心塌地效命于那个残暴荒淫的隋炀帝,而是跟着同样是隋朝大臣的李渊一起打天下,被授为舒州都督。他就任舒州都督时为整治吏治而做的一件事情,被传为千古佳话。 舒州是张镇周的家乡,他上任前,先...[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2-02-29
-
为纪念明代清官梁材而建的廉轩,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十里秦淮武定桥畔,紧邻夫子庙核心景区。廉轩的照壁上嵌有大理石浮雕,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梁材的生平事迹。廉轩两侧的楹联“国计三持堪大用,朝疏五上栋梁材”是对梁材一生的精辟总结和高度评价。 梁材(1470-1540年),字大用,明顺天府大城县人。...[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2-02-29
-
在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风景区,至今还保留着明朝志士陆奋飞的隐居楼遗址及其墓址。人们来此游览秀丽山川之余,常会凭吊、缅怀这位为政清廉、刚直不阿的一代清官,回味那句“一时之利,终身之悔”的千古警句。 据《宿迁县志》记载,陆奋飞(1592—1657年),字九万,号翀霄,明代宿迁人。其人魁梧不群...[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2-02-27
-
曹雪芹的家族任江南织造时,因屡次接驾造成巨大银钱亏空。康熙心知肚明,也曾设法弥补,例如让曹雪芹祖父曹寅及苏州织造李煦轮流担任两淮巡盐御史;又命曹、李两家垄断江南人参生意…… 大概是皇上的照顾力度仍然不足,曹、李两家还是不断向主子申请新“项目”。有一年,曹寅就主动提出:能不能把全...[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2-02-16
-
王尔烈,清朝嘉庆年间官员,辽阳人。他曾经给嘉庆当过老师,因其正直无私,深受嘉庆宠爱,嘉庆总爱派他到各地当主考官。 有一次,王尔烈从江南主考回来,嘉庆询问完主考情况后,又问王尔烈家境如何?王尔烈回答说:“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数间草房,半仓农器半仓书。”嘉庆听了很高兴,对王尔...[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2-02-15
-
我们常将一个人的前后变化之大,用“判若两人”来形容。近日读史书,看到《太平广记》“酷暴”中的李绅时,也有“判若两人”之感。 李绅是人所皆知的名诗《悯农》的作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是李绅年轻时的作品,在步入仕途以后,就判若两人了。李绅在淮...[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2-02-14
-
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曾风靡一时,剧中那个罗锅宰相刘墉以其智慧幽默广受观众好评。在历史上,以清代名臣刘统勋、刘墉父子为代表的刘氏家族是有名的“廉政家族”,在康乾盛世备受推崇。刘氏家族更被康熙皇帝御笔钦赐“清爱堂”三字,这一称号作为刘氏家族自警自强的堂号流传至今。 以刘统勋、...[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2-01-18
-
关于明朝覆亡的内因,从极度皇权到宦官乱政,史书已经阐述了很多。相比其他王朝,明朝还有一隐形之害,不为人所重视,这正是具有明朝特色的“清流”之害。 “清流”在明朝中前期还是个褒义词。顾炎武《日知录》里对其有正面形象的描述:正义凛然、是非分明、决不骑墙。在明朝历史上,以“清流”之...[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