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长廊

历史长廊

  • 明朝官员江一麟任地方官时颇有作为,在百姓中享有贤良方正的声望,被擢升为中央某部郎官。接到皇帝的命令后,江一麟便即刻整理行装,准备乘舟北上,进京就职。 他取出俸银10两,令州民赵锷修船。启程时,看到船修理一新,就问赵锷到底花了多少银子,赵锷回答说:“花了10两,正好与大人预先给的银子...
    [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1-09-29
  •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江西瑞金成为红色首都。在中央苏区时期,我们党开始了治国理政的伟大探索和成功实践。为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开创了为政清廉的一代新风,其经验对当今时代仍然有着重要而现实的借鉴作用。 要始终高...
    [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1-09-28
  • 张释之,汉文帝时的廷尉(即大法官),以守法直谏为世人所称道。一次,汉文帝乘舆出行,正经过中渭桥,突然,一个人从桥下急匆匆窜出,惊吓了马匹。汉文帝大吃一惊,派骑兵将那人捕获,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了解到那人是从长安县(京兆尹的属县)来的,听说天子车驾经过,就躲在桥下。过了很久,他...
    [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1-09-26
  • 西汉武帝在位期间,主父偃飞速升官和一朝遭诛的事颇耐人寻味。 主父偃是齐临淄人,先学“长短纵横术”即战国纵横家那一套纵横捭阖的游说之术,后来又学习《易》、《春秋》、百家之言,学问大有长进。他在齐国诸侯王子弟间活动,以求一官半职,但因受到其他儒生的排挤,未能如愿。家中贫穷,无以为生...
    [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1-09-23
  • 傅咸,字长虞,北地泥阳(今甘肃宁县东南)人。在西晋王朝任司隶校尉。这是一个负责纠察京师百官及所辖各郡官吏的重要职务。“时朝廷宽弛,豪右放恣,交私请托,朝野溷淆”。傅咸上任之始便坚定地表示,要对“贿赂流行”的弊端严加整治。当他得知廷尉高光、河南尹何攀等人有违法乱纪行为,便不顾这...
    [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1-09-21
  • 北宋仁宗皇祐三年,正当而立之年的王安石来到了古舒州———安徽潜山,就任舒州通判。从此,他与这片热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舒州的短短三年间,他留下了许多勤奋好学、勤政为民的佳话,也留下了许多和舒州相关的优美诗文,至今仍在古皖大地上流传。在潜山县城的天宁寨上,喜读诗书的王安石曾在此筑...
    [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1-09-19
  • 《世说新语》中记载,东晋王导晚年为相,“略不复省事”,日饮醇酒,行事不谨,多误朝事,时人常有“愦愦”之讥。或告之,导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大意是说,现在大家说他老糊涂,后人却会想念这种糊涂。 此语令人甚为不解。当糊涂官,办糊涂事,实在不能说是什么光彩之事。而作为一...
    [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1-09-16
  • 郑冲生活在西晋初期,是一代重臣。读经崇儒,通百家之说,毕生以儒雅为德,生活廉俭,不务奢华。他屡屡求退不曾获准,过了80岁时,又给晋武帝司马炎上疏说:“皇上,本官年老占居位置,深怕误国害民;因年富力强者不得擢用,事业青黄不接,更恐事业后继无人,所以再次求退。” 郑冲平日以竹器盛饭,...
    [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1-09-15
  • 公元前638年,宋楚争霸,战于泓水。宋军在河边摆好阵势,而兵力占优的楚军还有一半在河对岸。宋军要发动进攻,襄公不准。待楚军全部过河,尚未排阵,宋军再请战,襄公仍不准。结果楚军一俟列阵便发起猛攻,杀得宋军丢盔卸甲。宋襄公大腿受伤,当时逃得性命,可第二年就一命呜呼了。 宋襄公自有他的...
    [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1-09-13
  • 陈嘉庚1874年出生于福建厦门集美,少时入私塾,念过四书、五经等,接受过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道德教育。他对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郑成功、陈化成和乡贤陈文瑞等尤为敬仰。成长在这样的环境,孕育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和廉洁品德。 陈嘉庚17岁出洋助父经商,到1903年底,企业因故落败期间...
    [历史长廊] 发表时间:2011-09-09
首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尾页 共229条信息/共23页 转到第